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浙江港航以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和全省“四大建设”、支撑交通强国示范区继续走在前列为遵循,围绕内河港口、内河航道、运输结构、行业治理和水运经济五个重点深度转型,初步形成以湖州全国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为引领,以“两河一江一通道”江海河联运航道网络为核心,以内河集装箱运输为标志,以绿色、智能、法治行业治理能力为重点,港产城联动的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港口发展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
在湖州长兴,一条长22公里、运输能力达1050万吨的水泥熟料电动输送带,如盘龙腾空,飞舞在南方
物流有限公司一号码头上。这条国内首个最长的耐高温零排放“空中运输走廊”被交通运输部列为绿色示范项目。该公司利用原先拆除淘汰下来的众多个体小码头岸线资源,重新规划建成年吞吐能力达1200万吨的浙江内河最大散货环保型公用码头。这是浙江港口集约化发展的一个案例。
近年来,浙江内河港口发展以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码头整治,建设大型公用码头,完成小散乱及非法码头整治2590座,内河单个泊位平均吞吐量增幅超过20%,500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占比由16%提高到25%。全省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水泥、钢材、木材等专业码头,成为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佐证。
作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湖州市发挥区位、交通、产业优势,初步建成德清临杭物流园等项目。“园区依托便利的水陆交通区位优势,致力于打造‘物流+商贸’模式的金属材料流通产业链,同时向加工制造和金融等领域拓展
服务范围。”德清临杭物流园副总经理温加华介绍,湖州市目前已经有8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和60多家小微企业入驻,辐射全省和邻省部分县市。下一步,该园区将进一步提升集约化水平,在物理加工贸易业务、升级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行探索。
嘉兴在码头整治中,关停码头腾退土地4930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宁关停一批小规模的经营性码头,把腾退土地用于公用码头建设,发挥码头转型升级、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城市环境综合效应,为破解交通建设用地难题提供了“海宁经验”。同时,适应集装箱运输发展需要,建成一批多用途泊位,以及全自动无人仓库。已投用的嘉兴内河港海宁港区尖山码头,集海河联运、仓储物流为一体,实现尖山经济开发区企业“零库存”。为助力港区建设,海宁港航与规划、发展改革委、乡镇等对接,创新筹资方式,港区建设在地方政府直接投资的基础上,吸引众多民间资本参与,极大地促进了港区的快速发展。经过整治,海宁水运转型升级已取得初步成效,集装箱水路运输取得快速发展,码头作业区集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正日益体现。
在港口标准化方面,杭州、嘉兴、湖州等地督促港口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在码头前沿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目前,浙江省内河码头基本配备了船舶生活垃圾和污油水接收桶,码头前沿设置了挡水墙、标识了醒目的安全标志。
将最美理念融入航道建设
水鸟低飞、游人自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恬静……在湖嘉申线湖州段,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随处可见。该航段由于实施生态航道建设新技术新措施,被评为长江三角洲环境友好型航道示范工程和全省十佳生态交通示范项目。这只是浙江内河航道网打造生态升级版的一个缩影。
过去五年,浙江建成长湖申线、钱塘江中上游等高等级航道250公里,高等级航道达到1560公里。全国碍航闸坝改造示范工程富春江船闸全面建成实现通航,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开发工程基本建成,京杭运河二通道八堡船闸开工建设。杭甬运河宁波段运量突破300万吨。浙北集装箱主通道、乍嘉苏线、曹娥江上浦船闸及上游航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全省内河航道网基本成型,进入打造美丽升级版新阶段。在全国率先构建绿色航道评价体系,航道养护和管理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荣获全国考核第一名。全系统以推进最美行业创建为主线,在全系统大力实施以美丽码头、美丽航区、美丽航道等为重点的“双十双百”创建工程,累计创成约183个最美成果。
湖州将最美理念融入航道建设、养护、管理各环节,大力推广运用生态护岸、U形板桩、钢板桩和钢结构桥梁新技术,加快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和长湖申线航道西延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工程前期工作。以灵芝塔段生态型护岸完善工程、长湖申线航道城东服务区功能提升工程等建设项目为抓手,建设生态景观航道。启动长湖申航道浙江段“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打造“一廊三带”(现代航运走廊、生态景观带、特色产业带、运河文化带)。
嘉兴全面启动“美丽航道”创建,为营造美丽的通航环境,港航部门不断完善航道绿化养护机制,引入专业养护,破解绿化养护困局,专人定期进行修剪、补种、防病除草、施肥等,确保树木不倒伏、不枯死,标志牌不被遮挡,垃圾不乱堆,效果明显。
丽水景宁自2014年试点推进农村渡运公交化改革以来,以“实体化运作、公司化经营,体现渡运公益性”为原则,初步实现了农村渡口“管理主体统一、公交便捷出行、服务质量优化、统筹城乡经济”的目标,景宁县美丽渡口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推进,农村渡运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多式联运助推水运物流产业集聚
“嘉兴不仅具有‘前海后河’的独特优势,其航道也四通八达。”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商务部经理张伟峰感叹,作为浙江省第一个水陆口岸,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吞吐量节节攀升。这只是浙江优化水运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的一个缩影。
近五年来,浙江船舶运力结构持续优化,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和内河船型标准化加速推进,完成小吨位、老旧船舶拆解2641艘,全省内河船舶平均吨位达到450吨,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趋势明显,江海河联运量超2.6亿吨。海铁联运集装箱量从2012年6万标箱升至2017年的40万标箱,增幅全国第一。
安吉上港国际港务公司码头是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开拓者,目前已有25家国际知名公司在此设立集装箱异地堆场或支线。湖州河海联运线路扩展到7条,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不足1000标箱发展到2017年的35.36万标箱,同比增长71.5%,位居全国同类型内河港首位。湖州通过补齐多式联运发展短板,延伸港口服务范围,以产业联动和物流金融服务带动物流需求,湖州、长兴两个铁公水多式联运项目已启动建设,助推水运物流产业集聚发展。
“我们这里企业需求大,
货物基本依赖进口。”平湖市独山港区港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独山港区石化码头是嘉兴港区“前港后产”的典型代表,港区周围聚集着十余家大型企业,“石油等危化品到港后可直接通过管道运输到厂,经济又安全。”嘉兴市港航管理局局长步海宾介绍,目前,嘉兴主要有5条四级及以上干线航道和2条五级干线航道,与长湖申线、杭湖锡线、钱塘江等相互贯通,内河航道布局和网络逐步健全,内河水运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将愈发明显,海河联运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杭平申线建成后,1000吨级的船舶能顺利通航,同时还直接连接海盐、乍浦、独山三大港区,彻底打破浙北内河航道网与外海的天然阻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河直达’。”步海宾说。
今年4月,全国首艘江海直达船投入运行,推动出台了新一轮海铁联运扶持政策。下一步,浙江港航将着重推进江海联运信息平台建设,推动长江沿线港航信息接入;推动宁波舟山港至长江特定航线江海直达散货船型、集装箱船型和滚装船型研发优化,引导支持江海联运船队建设,指导江海联运指数发布。
最多跑一次 行业治理更绿色更智慧更安全
近日,一则好消息在船户间热传:申请人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点击具体办事事项下的“在线办理”按钮即可进入企业自助服务门户,自助打印许可文书、证照。为方便办事群众,浙江省港航管理局专门印发“2018年全省港航管理系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计划”。
近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港航服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并动态调整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权责边界基本明晰。94%以上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网上办理实现100%全覆盖。全省港航系统专门开展“三级四联五举措”党建联动工作,发挥机关党建“三级联动”优势,为港航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提供有力保证,得到省直机关工委高度肯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全省港航管理系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计划”以“三联三化”举措为主线,明确六项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联通;着力发挥体制优势,实现业务联办,全面推广船舶证书“多证联办”;着力转变监管方式,实现执法联动,积极推进行业信用建设;推进办事事项标准化;推进办事服务便捷化;推进办事材料电子化。下一步,浙江省港航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全面推广“多证联办”,积极探索“多证合一”,提升办事群众获得感。
浙江港航行业治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在绿色、安全、智慧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各设区市制定出台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制度。船舶港口污染控制工作成效显著,辖区通航水域累计回收运输船舶油污水4200吨,生活垃圾1800吨,生活污水10万吨。中化兴中原油装船油气回收试点被列入首批唯一试点项目,完成港口岸电设施560套。在长三角率先启动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湖州启用全省首个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置示范工程,线上线下“盯”牢船舶生活污水上岸处置、达标排放,破解几千年来船舶生活污水直排难题;率先在京杭运河水上服务区实现岸电全覆盖,实现岸电应用互联互通。今年4月,全国首艘“48TEU智能新能源集装箱船”项目在湖州启动,再掀绿色风暴。
智慧港航建设,浙江从未缺席:在全国率先推广实施内河电子船名牌,浙江港航数据交换和服务平台实现部、省及跨部门数据交换共享新突破;千岛湖智慧港航受到相关专家肯定,舟山智慧港航获得中国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奖;湖州集航运、港口货流、船舶交易、临港产业、行业管理和政策服务为一体的港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给水运业主带来了全新的服务体验。
平安港航方面,浙江实现内河全航区危险品船舶动态监控,安全应急水平大幅提升,水上交通应急指挥运行机制日益完善,建成以水上交通指挥中心为枢纽的日常交通指挥、安全预警、应急反应处置的联动机制。
港产城联动 水运经济升级
“作为港产城联动试验区,嘉兴市滨海新区临港产业以占地7%产生了占比13%至15%的工业产值,全港吞吐量占到进口量的近三成,港产联动效益十分突出。”嘉兴市港务局副局长阮建平难掩自豪。这只是浙江水运经济聚焦港产城联动的个案。
近年来,浙江水运经济向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协调发展转型的步伐愈加稳健,新旧动能转换出现积极态势。湖州通过大力关停矿山企业码头,建造大型集装箱港口物流码头,推动“运石子”向“运箱子”转变,推进区港园一体化,形成装备制造、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等临港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水运供给从数量增长到品质提升。安吉上港国际物流园区获批成为湖州市首家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以安吉上港物流园区为依托的“浙澳(安吉)经贸合作区”已列入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名单。长湖申线南浔段沿岸集聚了300多家木地板企业,产销量占全国60%以上。南浔木地板、吴兴特种钢材、长兴新型建材三个产业集群规模超百亿元。湖州还建成全省首个内河船舶交易平台,2017年船舶交易额突破2亿元,居全省内河第一。经过努力,湖州将水运经济打造成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兴增长极、接沪融杭产业集聚的主平台、服务浙苏皖区域的物流基地。
在嘉兴,随着锦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平湖万家兴建筑工业公司等企业的进驻,在杭平申线航道初步形成了建筑工业化产业带,沿河产业带成为嘉兴经济新的增长点。嘉兴海港坚持海河联运最佳特色港、区域发展产业港和最佳合作港的定位,通过优化规划布局、港口功能和腾出旅游空间,实现港产城的联动发展。作为海河联运的特色港,嘉兴海港还对腹地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和安全环保效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城市的发展留出了空间。下一步,嘉兴海港将重点放大港产联动优势,加大海河联运力度,优化总体规划布局、完善机制体制,制定未来3至5年港产城联动计划,明确项目清单。
杭州从码头规划、基础建设、市场培育、机制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打造水上旅游的金字招牌。交通港航部门鼓励引导沿线水运企业通过公共设施融合、旅游资源融合、发展途径融合,发展本地水上旅游市场。水上巴士公司先后开通运河日游、夜游以及钱塘江夜游航线。杭州先后建成运河水陆交通集散服务中心等两大综合性水上集散服务中心。杭州运河集团办公室主任连玉琴介绍,运河水陆集散服务中心于2017年10月投入使用,该综合体地处城北交通要道,是杭城首座水陆换乘综合体,集商业、旅游、文化休闲、交通换乘等功能于一体。目前,京杭运河杭州段水上旅游配套设施基本形成,水上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约130万人次,交旅融合效益日益突出,开创了交旅融合发展的“杭州模式”。